周末读图(2):中小、创业进入历史最高估值区域

本周为大家送上的,是一张规模指数估值图。

规模指数与三周前为大家提供的行业估值是不同的。一般来说,规模指数可以理解为通常我们说的“宽基指数”。这些指数是按照成分股的市值、成交量等等划分。

比如说,沪深300你可以简单理解为沪深两市规模最大、流动性最好的300只股票组成的指数。中证500你可以理解为沪深两市除了沪深300以外,规模最大的500只股票组成的指数。

这样,我们统计各个规模指数的估值,就能非常清楚的知道,这个市场发生了什么。

看图。

一目了然:A股是一个规模越大的指数估值越低的市场。最大和最小的指数估值可以相差7倍。

在这里,我不想讨论诸如创业板和中小板高成长是否足以支持高估值,也不想去探讨50、300等成分股是否因为没有成长性所以被压低估值。这并不是我们这篇文章要讨论的问题。我们的读图栏目,只是为了客观陈述。

所有规模指数中,创业板与中小板指数的估值,已经进入了过去十年120个月中,最贵的10%。(创业板是09年10月至今)

最有意思的是创业板估值。除了开板的第二个月2009年11月外,其它最贵的月份都出现在过去十二个月。它们分别是:2009年11月、2015年4月、5月、6月、11月、12月、2016年4月(现在)。

大家可以对照创业板的走势图,看看这些月份后,该指数发生了什么。

中小板方面,历史估值最高的十二个月是:

2007年8、9、12月;2015年4、5、6、7、10、11、12月;2016年3、4月。

最后和大家强调一点,各位一定要理解的问题:

估值,并不能告诉你未来会涨还是会跌,尤其是短期走势。高估或者低估,有时候会持续几个月甚至超过一年。

但是,估值会告诉你哪里安全,哪里危险。个人认为,古语所云,君子不立危墙之下,倒是颇为适合这里的讨论。

那么,我们计算的估值到底有没有用呢?推荐大家看两篇我们公众号的文章。

第一篇是2015年6月15日发布的“投资分级A:宁拿25%收益哭,也不在万点牛市笑”。(第一轮股灾前的最高点当天)

第二篇是2015年8月12日发布的“A股的哈迪斯之顶”(第二轮股灾前几天)

这些文章如实记录了当时的估值以及我们的思路。事后看,感慨万分。它们都可以在首页底部的菜单中找到。